文學湘軍動態(tài)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是:湖南作家網(wǎng)>文學湘軍動態(tài)

甘建華:紀念瓊瑤|念我故鄉(xiāng)蘭芝堂

來源:新湖南   時間 : 2024-12-05

 

分享到:

第三屆湖南旅游發(fā)展大會開幕式那天晚上,瓊瑤的名字再一次在衡陽夜空響起,主題曲就是她多年前寫的《念我故鄉(xiāng)》。同時,節(jié)目主持人宣讀了她隔海發(fā)來的賀信:“時隔三十余年,透過你們制作的視頻,再次看現(xiàn)在的湖南衡陽,山水風光依舊秀麗,歷史古建文物大量修復,市政建設繁榮進步,鄉(xiāng)親們的生活大大地改善,我的心中也十分欣慰。這是大家的福氣,作為一個衡陽人的驕傲?!?/p>


早在1963年夏天,瓊瑤因自傳體長篇小說《窗外》一鳴驚人,后被香港《亞洲周刊》評為“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(第85名)”,又被北京《光明日報》評為“改革開放40年40本書”。嗣后創(chuàng)作《煙雨蒙蒙》《在水一方》《一簾幽夢》《幾度夕陽紅》《心有千千結》《雁兒在林梢》《月朦朧鳥朦朧》等數(shù)十部長篇小說,以至于“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瓊瑤”。她最得意之作是紅得不能再紅的《還珠格格》,封筆之作則是耗時7年、今年夏天在大陸出版的80萬字簡體中文版長篇小說《梅花英雄夢》。而在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前夕,瓊瑤被推選為“衡陽風華·70年70人”。

如今年已87歲的瓊瑤,我們不能再叫她瓊瑤阿姨了,而應當尊稱衡陽老娭毑或老姑奶奶。瓊瑤本名陳喆,譜名詩喆,1938年4月20日生于成都,祖籍衡陽渣江蘭芝堂(今衡陽縣三湖鎮(zhèn)大波村)。1942年至1944年,1948年至1949年,她曾兩度隨父母回鄉(xiāng)避難,1949年舉家去臺灣。1989年5月,在離別祖國大陸40年后,偕丈夫平鑫濤回鄉(xiāng)省親祭祖,受到鄉(xiāng)親們的熱烈歡迎。

瓊瑤曾在蘭芝堂度過比較幸福的兩年多時光,《我的故事》一書中,“祖父和蘭芝堂”一節(jié)有著比較詳盡的描述。如今,重新修建的蘭芝堂瓊瑤祖居,已經(jīng)布展等待開館,衡陽豐家洲文創(chuàng)園也與瓊瑤IP聯(lián)名打造藝術中心。故鄉(xiāng)沒有忘記漂泊在外的游子,而游子的心中永遠念我故鄉(xiāng)。

蘭芝堂陳家是衡陽的名門望族,也是一個書香之家,據(jù)說當年庋藏詩書逾萬冊。瓊瑤高祖陳大源是湘軍水師提督彭玉麟部將,因功官至三品,曾任長江水師湖口炮船廠總辦、江西九江知州等職。其子陳啟稠誥授奉直大夫,候選通判,領五品銜。其孫即瓊瑤祖父陳墨西,光緒十六年(1890年)鄉(xiāng)試廩貢生,光緒二十九年(1903年)考入南京兩江師范學堂(今南京大學前身),成為海派書法大師李瑞清監(jiān)督(校長)的得意門生。宣統(tǒng)元年(1909年)留學日本,結識黃興、孫中山、蔡鍔,旋即參加同盟會。宣統(tǒng)末年(1911年),隨孫中山先生回國,奉命赴秦州(今甘肅天水)參加黃鉞、向燊領導的隴右光復,擔任甘肅臨時軍政府秘書長兼教育司司長。嗣后歷任《真共和報》(又名《啟明日報》)總編輯、孫中山大元帥府簡任參議(政治參議官)、國民革命軍總部政治顧問、北伐第二軍譚延闿部政治顧問、浙江省政府主席魯滌平顧問等職。民國十五年(1926年)春,在800人參加的廣州國民黨中央政治講習班課堂上,33歲的青年教師毛澤東恭敬地介紹57歲的陳墨西為“革命老前輩”。民國二十四年(1935年),因不滿官場黑暗互相傾軋而回鄉(xiāng),先后在省立衡陽女中(今衡陽市十七中)、衡山南華中學(今南岳區(qū)一中)、衡陽縣立中學(今衡陽市二中)等校任教。其間與段家謙、陳紀瑞、陳樊夏、易學等十二子創(chuàng)立湘東詩社,有木刻、鉛印本各二集行世。

1989年5月6日,瓊瑤夫婦回衡陽探親祭祖。一投入故鄉(xiāng)的懷抱,她便沉浸在濃郁的鄉(xiāng)音鄉(xiāng)情中。后來,她深情地回憶道:“我離開衡陽時,那時的衡陽還是個小城市,我可以從城頭跑到城尾。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很大了,已經(jīng)成了大城市了。”當有人問她會不會說衡陽話,她笑著說:“我不會說衡陽話,我的父母也不會說衡陽話,但我很喜歡聽鄉(xiāng)音?!?/p>

瓊瑤被譽為“臺灣言情文學大師”,作品風靡臺港澳和東南亞,可大陸的“瓊瑤熱”也是高燒不止,數(shù)億人成了她的鐵桿粉絲。2006年創(chuàng)刊的《爾雅》DM高檔時尚雜志,《喜歡衡陽的100個理由》其中一條便是:“你寫一本書能紅,寫十本書能紅嗎?一百本呢?瓊瑤幾十本言情小說,幾十部影視劇,風靡華人世界幾十年,惹得多少人因她而涕淚橫飛,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。她的衡陽老鄉(xiāng)在這里向全國人民賠罪了!”

盡管瓊瑤還鄉(xiāng)行蹤作了保密,但還是被一些“瓊瑤迷”探聽到了?;氐胶怅柈斖?,便有一位年輕姑娘設法找到瓊瑤,說是已經(jīng)讀了她38部小說,巴不得見這位同鄉(xiāng)作家一面。就在回老家祭祖的路上,只要車子一停,便有人持書躥上車來,要求瓊瑤簽名留念。即使在賓館吃飯,也會有人鉆出來請她簽名。她直率地告訴大家:“我是什么都做不好,這才去寫小說的。如果能做好別的什么事情,我就不會寫小說了,因為寫小說是個很苦的差事?!碑斷l(xiāng)親們夸她是“衡陽著名女作家”時,她總是搖搖頭,誠懇地說:“我并沒有什么了不起,真的沒有什么!”“我只是衡陽的女作者,不是女作家?!?/p>

5月7日上午,瓊瑤夫婦回到祖屋蘭芝堂,那兒離衡陽城區(qū)五六十公里。鄉(xiāng)親們?yōu)榱藲g迎她的到來,突擊搶修一條三四公里長的馬路,途中還架起一座小橋,后來這條路就叫“瓊瑤路”,這座橋就叫“瓊瑤橋”。臨時接待瓊瑤一行的興隆小學,原本是一所危房舊舍,重建工程所需全部費用,都是瓊瑤慷慨捐資,當?shù)卣原偓幍拿置?,卻被她婉言謝絕了。

當天中午12時,瓊瑤為祖父掃墓祭祖活動正式開始。

陳墨西當年拒絕兒子陳道、陳均(陳致平)的勸說,沒有離開大陸去臺灣,照常在衡陽城鄉(xiāng)教書謀生。后來因年齡太大,又沒有生源,生活陷入困頓,甚至不時餓飯。1952年立春日,經(jīng)友人衡陽市副市長、民革衡陽市委主委劉勁先勸說,他給原在廣州中央政治講習班同窗黃克誠發(fā)去一封求助信,同時寄上《奉寄長衡故人》十首詩和兩篇序文,內有“偶擊晨鐘試一鳴,寒驚衡浦雁無聲”之句。時任湖南省委書記、省軍區(qū)司令員兼政委的黃克誠,接到故人的信和詩,及時作了批示,要求當?shù)卣M快為其解決生活困難。不久,陳墨西被聘任衡陽縣志編委會主任委員,旋聘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。翌年初,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聘為參事室參事、省文史研究館館員,隨后當選湖南省第一、二屆人大代表和衡陽縣政協(xié)委員。

1958年3月6日(戊戍驚蟄日),陳墨西手書一張“拒客帖”轉告親朋好友,其文曰:“賤齒匆匆,已近九旬,屆期應與地方父老小敘聯(lián)歡,籍祈歲稔。但值政府厲行節(jié)約之時,我邑兩年大旱以后,糧食至困,經(jīng)濟尤艱。鄙人既無力延賓,更不敢稍涉浪費以重愆尤。請我戚友鄰族是日玉趾勿賜降臨,以重功令為荷。”由于衡邵走廊連年天干大旱,城鄉(xiāng)經(jīng)濟特別困難,黎民百姓生計無著,陳墨西老人九旬大壽亦無力請客吃酒,帖中透出的萬般無奈,讀來令人格外心酸。

陳墨西平生推崇鄉(xiāng)賢船山先生王夫之,著有《關于王夫之學術思想之探論》。所撰紀念王夫之誕辰290周年對聯(lián):“湘水衡云留正氣;楚辭孤竹證同心。”至今懸于湘西草堂正廳內壁進門左邊第一副。1954年冬天,他先后兩次考察菜塘灣船山故居和大羅山王夫之墓地,走訪當?shù)馗刹咳罕?,征求各方意見,撰寫?萬字調查材料,在省人大會議上提出船山故居保護提案,倡修船山圖書館,均得到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的重視和落實。1960年5月23日,老人因病于蘭芝堂辭世,享壽91歲,喪事由省政府出資操辦。1999年,湖南省文史研究館編印《風范長存》專集,紀念其誕辰130周年。

瓊瑤深情地感嘆道:“爺爺早已離開了人世,我們沒能在他的晚年見上一面,真是太遺憾了,可他老人家留下來的精神財富真是太多了。”

陳墨西墓地在本村繁榮組境內虎泥沖虎形山,離祖屋蘭芝堂不遠。瓊瑤回鄉(xiāng)前一年冬天,陳均與子女們出資,已將墳塋修葺一新。墓地56平方米,水泥墓坪,墓圈由6塊0.15米厚、0.77米高、1.55米寬的花崗巖圍成,形似半個正方形。墓圈內并排二冢,左為陳墨西冢,右為其族侄陳鷺祥冢。陳墨西冢長2米、高0.44米、寬0.9米,由磨得光滑如鏡的花崗巖嵌成,冢蓋似平緩的坡屋頂,由兩塊長2米、寬0.41米、厚0.02米的花崗巖鑲成。墓碑為花崗巖,高1.55米,寬0.8米,厚0.22米,中嵌漢白玉石,上刻“先考陳公墨西之墓”,碑四周刻有二龍戲珠浮雕。冢腳有長方形水泥香爐,墓坪下設三級水泥臺階。冢左側墓圈嵌有漢白玉石刻的碑文《重修陳公墨西墓記》,這是瓊瑤父親陳均親自撰寫的。

衡陽陳公墨西,諱貞瑞,號潛齋,生于公元一八六九年,歿于公元一九六○年,享年九十有一。男均頻年于役海隅,未克親視含殮。時事多艱,匆匆營葬,歲月蹉跎,塋地日荒。直至公元一九八八年,海宇承平,男均方克率諸孫喆、玨、兆勝、錦春重修斯墓,并獲縣府暨鄉(xiāng)里之協(xié)助,得竟其成。男均恭記。一九八八年十二月穀旦歲戊辰。

瓊瑤、平鑫濤夫婦來到祖父墓前,代替在臺灣已八秩高齡的父親和年逾古稀的母親,擺上祭品,獻上花圈和鮮花,并在祖父墓前三跪九叩。40年的離別,40年的牽掛,心潮難平,哀思無限,此刻全都融入深深的鞠躬叩首之中。成千上萬的鄉(xiāng)親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,墓地所在的那個小山頭上,挨挨擠擠站滿了看熱鬧的人。一個半月后(6月24日),陳墨西墓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祭祖之后,瓊瑤夫婦在蘭芝堂大擺酒席,每桌十大碗菜,盛情款待鄉(xiāng)鄰們。她挨桌給大家伙兒敬酒,每到一桌,都會笑吟吟地問道:“鄉(xiāng)親們杯里都有酒嗎?”那些身上沾有泥土、很少出過遠門的鄉(xiāng)親,見這位著名女作家如此和藹可親,眼睛都有些濕潤了。

臨別蘭芝堂,瓊瑤深情揮舞著雙手,鄉(xiāng)親們都說歡迎她再來。走了好一段路程,瓊瑤淚眼婆娑,還在回頭凝望故鄉(xiāng)。

翌日臨離衡陽前,瓊瑤給堂叔陳季春留言:“我愛我的家鄉(xiāng),更愛我的親人。但愿從今以后,能常常聚首?!?/p>

瓊瑤夫婦回湘期間,湖南電視臺記者歐陽常林(后任湖南廣播電視臺臺長)一直跟隨采訪。待他們到了長沙,湖南電視臺舉辦一臺文藝晚會《問故鄉(xiāng)你有幾多情》,湘籍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哽咽著演唱瓊瑤作詞、王立平作曲的《念我故鄉(xiāng)》,直接將晚會推向高潮。連一向矜持的瓊瑤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,離座沖上舞臺,與正在演唱的李谷一擁抱在一起,令全場觀眾為之動容。

“回首衡陽,遙望湘江。白云深處,是我故鄉(xiāng)。我欲歸去,山高水長。我不歸去,最斷人腸。回雁峰下,雁去何方。洞庭湖畔,幾度夕陽。莫怨雁兒,飄泊流浪。輾轉徘徊,多少心傷。寄語白云,歸我故鄉(xiāng)。告我親人,未曾相忘。浪跡天涯,懷我故鄉(xiāng)。眉間心上,皆我故鄉(xiāng)。”這首歌道出了人們對故鄉(xiāng)的思念和熱愛,并賦予期盼兩岸統(tǒng)一的深層涵義。1989年北京電視臺十周年臺慶晚會選用了這首歌,1994年有歌手參加央視中國音樂電視大賽并獲獎。2008年,《念我故鄉(xiāng)》被泐石刻碑于衡陽市湘江東路湘水明珠文化公園。

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