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論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是:湖南作家網(wǎng)>文學閱讀>評論

用哲學思維探尋湘菜的魅力——評長篇紀實文學《美食方》

來源:湖南日報 張效雄   時間 : 2021-02-19

 

分享到:

  由彭文杰和周云林合著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《美食方》,由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。對于餐飲美食界來說,是一件很有味的事情。

  我之所以說這本書有味,首先是書的內容有味,全書寫的是與美食有關的故事。這本書看似是一部長篇紀實文學,實則是一本寫文化的書。飲食從來就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前人對此的研究,一般是從技術層面著述。透徹地研究菜肴菜品的烹調方法。把飲食作為一種文化來研究,這兩位作者做了一項開創(chuàng)性的探索。

  《美食方》不是一本菜譜,而是一部湘菜文化乃至中國餐飲文化的邏輯演繹?!睹朗撤健吠ㄟ^一個個人物、一個個故事、一個個碰撞與融合,全方位展示餐飲文化的源遠流長和深刻內涵。

  本書作者之一,是一個獲得過國內文學大獎的作家周云林,他堅持創(chuàng)作30余年,其長篇小說《較量》獲得丁玲文學一等獎。另外一位,是我在湖南日報社的老同事彭文杰。他也是一位記者出身的作家,他撰寫新聞,業(yè)余時間創(chuàng)作詩歌、散文和廣告文案。彭文杰對湘菜產(chǎn)業(yè)存在的問題,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。他做了許多有影響的專題報道,為湖南“湘菜”飲食文化品牌走向全國乃至國際盡過心出過力。

  《美食方》通過不同專家學者的敘述,探尋湘菜文化發(fā)展源頭,觀察分析和評點湘菜發(fā)展過程與現(xiàn)狀。洋洋灑灑近五十萬言,從湘北澧縣澧陽平原城頭山出土的文物寫起,從屈原的著作里尋覓飲食文化的記載,再寫長沙馬王堆出土軚侯府食譜與沅陵虎溪山出土的食譜,探討古人吃些什么,哪些流傳至今,哪些還在目前的餐飲中存續(xù)。這些研究和分析,有理有據(jù),耐人尋味。

  如作者認為,澧縣城頭山的考古發(fā)現(xiàn),著實讓湘菜露了一把臉。城頭山古文化遺址,被譽為“中國最早的城市”,在這里發(fā)現(xiàn)了8000年前人工種植的稻谷。在城中,發(fā)現(xiàn)了陶窯,還發(fā)現(xiàn)有斟酒器陶鬶和貯酒器陶甕。陶鬶、陶觚和陶溫鍋的發(fā)現(xiàn),說明城頭山及周邊地區(qū),5000年前飲酒已成當?shù)厝说牧晳T,其酒文化的水平已經(jīng)有相當?shù)母叨取L諟劐伒陌l(fā)現(xiàn),證明在城頭山已出現(xiàn)了酒肆,也就是我們現(xiàn)在說的酒樓。常德人現(xiàn)在為何喜歡缽子菜,可見端倪,真是一脈相承。

  再如作者還認為,戰(zhàn)國時期,屈原被流放到湖南,不少楚辭篇章是在湖南完成的,其中《招魂》和《大招》就記載了當時的多種菜肴。主食有大米、小米、新麥、黃粱;菜品有燉肥牛筋、紅燒甲魚、叉燒羊肉等;飲品有冰凍的甜酒,解酒的酸梅湯等。烹飪技藝上已經(jīng)講究了咸、苦、辛、甘、酸五味調和?!墩谢辍分械倪@些食譜,應該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,第一份楚國貴族的重大宴席菜譜,也是第一份有文字記載的中國宴菜譜。

  當然,《美食方》不是一部談歷史、查古籍的書籍,更多的是當代生活的展示和描述。在他們的筆下,有大師石蔭祥、王墨泉、許菊云、張力行等人的敘述;有毛家飯店湯瑞仁、長沙飲食集團劉國初等許多餐飲企業(yè)家的故事;還有以湘菜為主線,又有各大菜系互相影響的分析;更有市井生活和酒樓餐館生態(tài)萬象。

  或許人們認為,辣就是湘菜的魅力。其實湘菜的魅力,遠遠不只是辣的魅力。在作者的筆下:“湘菜的魅力在于,她能將八大菜系的各類菜品融合為自己相關的菜品。”他們傳承下來的,是哲學的思考,以及在思考之后的踐行過程的解決方案。湖湘文化對湘菜的影響,使得湘菜在傳承與發(fā)展中,同樣具備了創(chuàng)新與融通,審美與實用等經(jīng)世致用的基因。

  讀《美食方》,正如作者所說:“如同用哲學思想陪伴一杯清茶、一份美食,用哲學和詩歌來滋潤我們的口味。”我們生活在長沙,你可以忘記自己是誰,但不會忘記品味美食的誘惑與樂趣。因為你所有的底氣,都來自遠古圣賢的中國智慧。”

  (《美食方》 彭文杰 周云林著 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)
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