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文您現在的位置是:湖南作家網>文學閱讀>散文

以人度人

來源:湖南日報 游宇明   時間 : 2020-12-14

 

分享到:

  一個人很難做到不評價別人,就算表面上不評價,內心里也一定有評判。這種評判原本沒什么不對,人都是長了腦袋的,別人干了事,我們怎么可能不產生種種觀感呢?只是,一個人擁有的智慧不同,得出的結論也大大相異。

  有一種人習慣于以己度人。所謂以己度人,就是不會耐心去探究事物真相,只憑自己淺薄的經驗判斷某人某事。

  民國時,某地一個農民跟朋友聊天說:自己要是能做委員長就好!朋友問:做了委員長會怎樣?這個農民說:如果當了委員長,村里的狗糞,我就可以一個人收了。這個農民根本不知道委員長是干什么的,只是知道委員長手握權力,可以管住別人,他的淺薄至今被傳為笑談。

  不過,這個農民只是淺薄,對他人并無惡意,心理也不陰暗;有的人則不一樣,喜歡以小人之肚度君子之腹。有位企業(yè)家,生意做得不是特別大,一年就賺那么一兩百萬吧,但因為從小吃過苦、被迫初中未畢業(yè)就輟學,喜歡做公益,尤其相信知識改變命運,愛捐錢給學校。結果流言蜚語來了,有人說他喜歡出風頭,有人說他想進行政治投機,希望當上“人大代表”、政協委員之類。這些說他壞話的,就是典型的以己度人。

  有人習慣于將陰暗的“以己度人”與“推己及人”混為一談,這是絕對錯誤的。“推己及人”,是由自己的遭遇推想別人的遭遇,由自己的渴望揣度別人的渴望。比如你的孩子到了五六歲想要上學,可以推知其他人的孩子到了同樣年齡也有求學的需要,于是對別人孩子就讀是否方便格外關心;你遇了危境喜歡有人同情,可以猜知別人遭了危難也有相同的心態(tài),因此一旦遇事愿意施以援手。推己及人立足于同理心、共情心,它的本質是善、是美、是溫暖。陰暗的“以己度人”,則是以自己的自私、庸俗想象別人也存在自私庸俗。別人喜歡冰雪的晶瑩,只因為他喜歡秋天的干黃,就認為人家在撒謊;別人好心提醒大家坐車小心,只由于他自私自利,便覺得人家有討好之心。一句話,這類人與其他人打交道,立場先于是非,觀念重于事實。

  我們需要以人度人。所謂以人度人,就是站在被評價者的角度思考問題。一個人說了某些事、做了某些事,我們不妨先看看他有什么樣的性格、經歷、價值觀。魯迅當年就說過,評價他人要“知人論世”,“知人”指的就是了解個體獨特的生命信息。將上述功課做好了,我們才清楚這個人為何要說這樣的話、要做如此的事,我們對她(他)的評價才可能客觀、得體。

  以人度人需要一顆寧靜的心。自己內心不浮躁,耐得住寂寞,看人觀物才有耐心,也才能看出事物的真假,才有能力對其他人的為人處事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。

  人不一定要偉大,不一定要富貴,但必須有品相。以人度人既是察人觀事的通透,也是一種風度、一種友好。人的心情與思想都是非常容易彼此“傳染”的,你以己度人,他人也容易如此做;你以人度人,他人也會潛意識地投放對你的善意。社會上理性的人多了,溫暖人心的事多了,世界就會呈現出我們想要的模樣。

  所謂紳士,所謂君子,或許就是習慣于以人度人吧!

湖南省作家協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