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湖南散文 時間 : 2020-11-27
分享到:
在我到來之前,一切都未發(fā)生。又一切都在,安然于前,忽然以后。
周文王,想象中的圣君。有史可查的先祖。王者江山之大,輕易賜一聲封地,給寵愛的一房妃子。黃河岸邊,封號蔡國,一族人就此承襲蔡氏。夏商周,父傳子,家天下。萬年根基,不足千年,我家變你家,東家換西家。黃河岸邊的蔡國,很快煙消云散。蔡氏九兄弟連夜出逃,拖家?guī)Э?,望南方奔走。出逃之前,來得及把一口鍋打破,分成九塊,日后相認,合鍋合族。
一國也一鍋,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。
姓氏作為種族標識,歐亞也是。
唐·吉詞德,加上個唐字音,就有了貴族身份。
中國的姓氏,多與某一位皇帝或諸侯王有關(guān)。一部百家姓,幾為帝王家簡易族譜。要若劉姥姥認王熙鳳為姑奶奶,中國人大都是皇親國戚。后來造反的李自成,也為前朝李氏的后人。中國人的基因里,都有那么一點家國情懷。一邊吃烤紅薯一邊談國事成為一道風景。說人人都有帝王夢也不為過。我們的幾世祖說不定就是皇帝。那血脈從未斷裂。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。這本性,也未必那么不堪。胡適見了末代皇帝,對人說,我叫他皇上,他叫我先生。有那么一點自得。有那么一點晚清秀才的謙卑。有那么一點末市臣子的姿態(tài)。還有一種新派文人的灑脫。
東周列國,戰(zhàn)亂成禍。我的先祖,和其他滅國的種族,流離中原蒼茫大地,舍棄高墻大院和錦衣玉食,舍棄封地和戰(zhàn)馬。一路惶惶然,過黃河,過長江,躲過追殺,藏進南方莽莽蒼蒼的山林。有幾群流民,在大西南的武陵山區(qū)安身。我的先祖,就是這群人當中的一些人。那個時候,美洲的玉米和歐洲的馬鈴薯還沒移植過來,我不知道我的先祖的主糧是什么?是北方的麥還是南方的稻?也許吧?大概還有武陵山的野葛和本地莊稼。
我的先祖,是逃離,是遷徙,也是征服和占領(lǐng),他們把中原文化帶到了南方,無意間成了皇家文化的先遣軍隊,成為后來中央王朝征服南方的群眾基礎(chǔ)。其實,他們是使命感和理想被徹底摧毀的一群人。他們只為生存,光榮與夢想或可復生。
是在兩三千以后,歐洲人才遷徙美洲大陸,另一種冒險和求生。與黃金和利益比較,貴族血統(tǒng)已經(jīng)很不重要。那些高貴的姓氏正被一些強勢的姓氏取代。老的光榮,日漸隱藏在新的夢想之后。
東半球和西半球,各自的遷徙,都由北向南。
由北往南,成為隱喻。
又多少年以后,北京,千人飯局,人民大會堂。共和國總理周恩來,問一位穿織錦戴銀飾的女子:你叫什么名字?什么民族?女子答:我叫田心桃,畢茲卡人。畢茲卡,本地人的意思。這兩人的問答。促成一個民族身份的確定。后來,社會學家潘光旦等人走進武陵山區(qū)考查,畢茲卡人有自己的語言,風俗習慣等民族識別特征,畢茲卡人正式命名為土家族。這個命名并不具備人種學的意義。土家族為畢茲卡的意譯。畢茲卡人并非全部土著,更多的是移民和流官的集群,散居武陵山區(qū)和泛三峽地區(qū)。有仁者愛山的說法,山里的畢茲卡人最是仁義。男女老幼,心慈如觀世音,他們也信觀世音。他們的觀世音,佛經(jīng)之外的草木神靈,心念祛邪,一把草治病痛。他們自己也是活菩薩,對饑渴的路人,常施茶飯。路邊水井,放有水瓢。風雨橋上,擺有茶缸。岐路處, 立有指路碑。上行何處,下至何地,左走何方,右去何路。爬坡處,一級一級的石階,經(jīng)千手,逾百年。眾人修路,眾人好走。涉水處,眾人湊錢建一座橋。或湊河糧,供野渡的船工擺渡?;蛟跍\灘擺一串石頭,叫跳巖。一條河的幾種過渡方式,有匠心,也有仁心。畢茲卡人,也或讀孔子之仁,也兼天生良善。魚之平和,得水之良善。無聲如魚,無爭如水。
良善,生道義,衡善惡,量是非。立自家地頭,不害他人的莊稼。自家的炊煙,不犯鄰居的鍋灶。若生不平事,不義不公不道,便如滴水之沸油。生仇殺,生匪事。匪盜生事,起因莫不如此。俠行故事,渲染千年英武。某年某月某日,在明溪里的一處院落,聽一位畢茲人講武俠故事。他逃兵役,去投紅軍,誤入匪群。土匪生涯,搶過一條褲子,他的褲子實在破爛,前開洞,后露肉。他后來終于歸入紅軍隊伍,已是解放軍。入朝鮮,參加了有名的上甘嶺戰(zhàn)斗。從尸堆里爬出來不久,就返鄉(xiāng)了。他像畢茲人的阿甘,阿甘正傳里不停奔跑的那個人。一點俠行之氣也無。他前輩的武人,出過武狀元武大神的,不少人是項羽楚軍的將士。明戚繼光的戚家軍東南沿海殊倭寇,殺寇最猛的是畢茲卡人。那年過大年前幾天,畢茲卡人接到抗倭征戰(zhàn)通告,畢茲卡男丁不等吃年三十的團年飯,即要出征,提前臘月二十九吃團年飯。,風嘯嘯,馬嘯嘯。壯士用刀在歸路劃一道線,一去無歸路,征戰(zhàn)不回頭。畢茲卡人過大年,是臘月二十九。再后來,這些畢茲卡人,成為八一部隊的種子兵。成為開劈江山的劈山斧。又再后來,長沙抗戰(zhàn),山里的畢茲卡人血染湘江。士兵死亡上百人。團營連排軍官戰(zhàn)死數(shù)十人。
我的先人,風和日麗,也鐵血烈火。是觀音蓮花,也是關(guān)公大刀。
畢茲卡人的主要氏族,都是自黃河流域遷徙而來。姓田彭向的,中國姓氏考有記,是先前的皇親國戚,又多與周文王有血親關(guān)系。往大里講,也全是炎黃子孫。唱過山里民謠,又埋伏了多少燕趙悲歌。風嘯嘯兮易水寒,雨瀟蕭兮酉水暖。
在我生之前,我怎么知道,我會生就在這里?我又怎么會知道,中原的血和畢茲卡人的血,予我以生命。我就此生于山野,長于民謠,得楚風竹韻于一世。
是的,在我生之前,一切未發(fā)生,又一切都在。
那些與我同在此地經(jīng)過,路經(jīng)一生一世的人,他們先后從自家的堂屋抬出去,埋在山崗上。身體成為大地,靈魂成為青山綠水。
這里有許多地名,是以姓氏命名的。向家屋場,田家屋場,王家屋場。人沒了,屋沒了,場還在。煙火斷了?;鹛了朴谢鸱N和溫度,石磨停了轉(zhuǎn)動,日子仍舊輪回。
我會在老石磨前發(fā)呆一生。不停的轉(zhuǎn)動,周而復始。或,周而不復始。
用幾種方式過渡的那條河,是往前走的。最初的名字,叫出水,后來是溪,后來是河,后來是江。名字不同,身份流變。后來去了大海。成為水中之水。
所有的河流,最后都會失去身份和名字。先前的名字如同人家曾經(jīng)的屋場。
河流會記住河床,如那些往事。
一切都在。那么,一切都會發(fā)生。
在某一處的山崗上,我兀自站立。北望詩經(jīng),南眺楚辭。四周山巒起伏。我將山崗站成島或者船,時間滔滔,將我托起或圍困。在我之前,也一定有人,在某一處兀自站立。在幽州臺,在泰山,在乞力馬扎羅的高處。
仍風揚起,我若一粒塵土。與這塊土地同在,生發(fā)。在先人的腳印里拔地而起,長成群山,長成一塊綠樹成蔭的大陸。
遷徙,或守望。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(quán)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