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彭 暉 時間 : 2020-10-20
分享到:
我對桑植民歌的喜愛,似乎有點癡迷。在共青團(tuán)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供職時,一次出差的途中,我纏著桑植團(tuán)縣委書記教我唱了一個晚上的《棒棒捶在巖板上》。這是我學(xué)會的第一首桑植民歌,教我唱歌的人的姓名我忘記了,但這首歌曲卻時時縈繞在我心里。這一次,我與一些在長沙工作的桑植人和湖南省男高音歌唱家聯(lián)盟等一行去桑植采風(fēng)。短短四天時間,我們走了山路淌水路,穿行在民歌之鄉(xiāng),熏陶在民歌風(fēng)中,醉酣在民歌聲里。
桑植民歌有2000多年的歷史,現(xiàn)已收集整理的山歌、小調(diào)、號子、花燈調(diào)等有2300多首。2005年桑植民歌被命名為“湖南省十大民間文化遺產(chǎn)”,12月被文化部列入“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”。
我們這次采風(fēng)的地點是劉家坪鄉(xiāng)、長潭坪鄉(xiāng)和人潮溪鄉(xiāng)。劉家坪鄉(xiāng)是賀龍元帥當(dāng)年兩把菜刀鬧革命的地方,也是紅二方面軍的誕生地和長征出發(fā)地。賀龍元帥的革命生涯,為眾多革命民歌的誕生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,而這些革命民歌的誕生,真實記錄了桑植人民革命斗爭的光輝歷程。最經(jīng)典的一曲《馬桑樹兒搭燈臺》,其中的兩句“郎去當(dāng)兵姐在家,我三五兩年不得來,你個兒移花別處栽”和“你一年不來我一年等,你兩年不來我兩年挨,鑰匙不到鎖不開”,表達(dá)了桑植男人對革命的堅定和桑植女人對愛情的忠貞。
長潭坪鄉(xiāng)位于溇水上游。當(dāng)我們的船只行駛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,男高音歌唱家們再也無法抑制對這紅色厚土和桑植民歌的熱愛之情,一個個站在船頭,你方唱罷我登臺,與桑植民歌手們一路嘹亮放歌。只見那5個穿著土家族對襟衣服的男人,一個打鼓,兩個敲鑼,兩個擊拔。他們開合迎讓,互相穿插,一下亮打、一下側(cè)打,一下甩打;一會兒單擊,一會兒雙擊,一會兒滾擊。節(jié)奏時而歡快,時而詼諧,時而火爆,時而肅穆,整個演奏給人強烈的音樂美感和完美的視覺效果。
此時,74歲的老人彭淑元已帶著幾十個身著白族、土家族服裝的當(dāng)?shù)孛窀鑾煾盗灵_了歌喉迎接我們,一首首民歌如山澗的流水嘩啦啦而來。彭淑元老人精神矍鑠,一只長長的旱煙袋不離手,一首山歌唱罷吸兩口又一首山歌蹦出來,似乎那煙袋能夠長出歌詞來,她神態(tài)活潑的演唱令人忍俊不禁。
在這里,我們更是享受到了最原始的快要瀕危失傳的澧水船工號子。澧水號子的唱腔分為平板、數(shù)板、快板、慢板四類。我們聽到的是快板,亦稱“高腔”,是深水搖櫓,與急流搏擊時唱的號子。號子簡短有力,由一人領(lǐng)唱,每句后襯“嗨喲”,眾合唱,為用力。“船怕號子(得)馬怕鞭(哪),不怕風(fēng)浪(得)高又高(哪),嗨喲……”那沉悶有力的船工號子在我們耳邊交匯成一曲低沉雄壯的交響曲,展現(xiàn)的是一幅幅“太陽出來紅滿天,船工汗水濕衣衫”的勞動場面。
在人潮溪鄉(xiāng),當(dāng)?shù)孛窀鑾煾笛莩哪且皇资自兜纳V裁窀?,從白天出門勞作唱到月亮下坡回家;從吵架對罵唱到十勸守法;從詼諧調(diào)侃唱到愛情開花;從春季播種唱到秋季收割;從冬季下雪唱到萬物發(fā)芽……山歌成了人的影子,只要有人就會有山歌。一句也是歌,兩句、三句、四句、五句、六句、七句都是歌。桑植本土的兒化音,山歌演唱中氣息微弱的顫音,以及生動形象的各類襯詞在桑植民歌中運用得惟妙惟肖,而文學(xué)的賦比興手法更是運用得恰到好處,使得桑植民歌具有更加獨特的藝術(shù)魅力。
站在桑植這片神奇的土地上,我終于釋懷桑植民歌的魅力如空氣一般地存在。在這里,山上長山歌,樹上結(jié)山歌,河里淌山歌,地里種山歌,鍋里煮山歌,茶里泡山歌,巖縫里藏山歌。這里的人民,每個毛孔里都能冒出山歌。這里的山歌如豐收的玉米,一剝一大籮;如結(jié)莢的油菜籽,一炸滾一摞;如那陽光下的澧水河,漾滿了金色的波。他們唱愛情唱幸福唱革命唱光明唱正氣;他們走也唱耕也唱哭也唱怨也唱罵也唱嫁也唱,歲月磨礪了歌聲,歌聲圓潤了生活。
在桑植我醉了,不是醉在醇馥幽郁的包谷燒里,而是醉在原汁原味的桑植民歌聲中:
妹扯(的)豬草(外安你)要小(哇)心哪
芭茅(的)刀快(喲咿喲)賽過針哪
刀快(的)如若(外安你)切妹(的)手哇
妹疼(的)皮肉(喲咿喲)哥疼心哪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(quán)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