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湖南日報 駱志平 時間 : 2020-07-24
分享到:
一直把自己當(dāng)作湘江的孩子,50年過去了,從未曾離開,或許因?yàn)檫^于親近,反倒多了許多的疏忽。
今夜,守護(hù)湘江的燈火將堤岸拉得很長,蜿蜒著延向遠(yuǎn)方,江岸上三五成群的人們,七嘴八舌的,都在談?wù)撝臐q與停。
走在江岸上,我在揣摩著母親河的心事,今年的江水來得不算猛,停停漲漲,仿佛在有意地和人們使著小性子。清澈的江水,夕陽下玩波戲粼的水鳥構(gòu)成了一幅美麗的江心圖,絲毫看不到洪水肆虐的身影。朋友圈里發(fā)的微信圖片大多也是一些美麗的江景,于是不由得心生喜悅,這份喜悅源于母親河此刻的寧靜和嫵媚,也是我陪伴母親河此刻的心境。
小時候,喜歡光著腳丫在江灘上玩耍,當(dāng)游輪越過江心的時候,便會拾起堤岸的小瓦片,朝著游輪駛過的方向打水漂,那串起的水花不知承載了多少童年的記憶和歡樂……
而今,那些瓦礫堆砌的堤岸早已成了城市的風(fēng)景線,而那些在江岸上玩耍的孩子,也依著母親河期待的眼光走向了遠(yuǎn)方。日子紅火了,但真正理解母親河心思的人似乎減少了,特別是少了頑皮孩子光著身子在江灘上跑來跑去的身影,母親河的孤獨(dú)一定還不少。
在母親河身邊生活久了,偶爾也領(lǐng)略過母親河的性情。記得2017年那場大水,肆虐的洪水咆哮著,淹沒了江心的洲島,也漫上了城市的堤防,漫長的堤防線全是沙包筑起的“掩洪”,戰(zhàn)斗工事一樣,鋪寫著壯觀和激烈。那個汛期,全城的人們很凝重,特別是因堤防缺口而淹沒了家園的人們。他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親河憤怒時的模樣,也是我唯一一次因守護(hù)母親河,而累趴在堤上。
順著思緒,我來到靠近老街的江岸堤,碰到了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,江風(fēng)和窯火都寫在了臉頰上。老人說,他是來巡堤的。說起湘江漲水的往事,他不單如數(shù)家珍,還能講出許多感人的細(xì)節(jié)。他說:“現(xiàn)在真好,上世紀(jì)六七十年代江水來了,老百姓只能尋親靠友往外跑,現(xiàn)在堤防固若金湯依然日夜值守,我們感覺住在這里很安全,很踏實(shí),很幸福……”
是啊,半個世紀(jì)過去了,江河未變,變了是這里的堤防,這里的村莊和日益長大的城市,還有越來越時尚的老街記憶。回望走過的江岸堤,那蜿蜒的燈火與滿河的江水不知啥時已悄然連片,分不清哪是母親河的身影,哪些是母親河的孩子……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(quán)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