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學湘軍動態(tài)您現在的位置是:湖南作家網>文學湘軍動態(tài)

梁瑞郴:高坪竹居賦

來源:梁瑞郴 (湖南散文)微信公眾號2018年8月15日   時間 : 2018-08-23

 

分享到:

  幾年前,我在杭州靈隱寺一帶小住,每日里聽靈隱寺晨鐘暮鼓,偶爾也會登臨妙高峰,雖是大暑之時,但也覺身心格外的涼爽,其時,也有杭州的朋友告訴我,若說具有詩意人居之地,該屬梅家塢一帶。

 

  一日放晴,我們相約了同住孟莊的幾家人,周游梅家塢。一日的游程中,幾家人竟不約而同喜歡“云徑”。所謂“云徑”就是一片竹林掩映下的曲徑小道,漫步其間,風送竹香,蟬鳴幽靜,不覺間便會涌起一陣詩意,而當在古樸雅趣的涼亭小憩品茗時,更會覺得此景此情不啻為人生快事。

 

  今年放春,一干文友結伴去游高坪,是得知鄉(xiāng)間油菜遍野,花事初盛。只是去的那天,春雨綿綿,寒意乍起,便難得有在田間阡陌漫步賞花的心境,于是便溯瀏陽河馳車而行。聞名遐邇的瀏陽河,九曲回環(huán),清流滿目,其美麗風光,大多在其源頭,而高坪正是其始發(fā)地,只是今日、我們無法楫搖舟行,只能隔車窗遠眺。煙雨黛山之間,鄉(xiāng)野水墨一般,瀏陽河蜿蜒其間,古木參天,夾岸屹立,眼下水枯,難得見竹筏片片,漁舟點點,但時隱時現的瘦石,讓瀏陽河充滿另一種野趣。

 

  瀏陽的文友告知,高坪為瀏陽河上游,之所以保持了這般青山秀水,是因為很少有工業(yè),更無庸說環(huán)境污染的工業(yè),也因此目前在全縣的經濟狀況并不排前。以犧牲環(huán)境而換取經濟的發(fā)展之事例,屢見不鮮,但高坪人卻始終懷有永續(xù)青山的信念。思前想后,不禁感慨,為政者手持權柄,實際掌握著現在和未來的命運。如果河之源者僅僅是為了自己的蠅蠅茍利,但棄青山于不顧,污秀水而利已,則貽害生靈、竭澤而漁,孰是孰非,竟為許多為政者所不察?

 

  瀟瀟灑灑的春雨,漫過了我的思緒,眼前的景色讓我的心情開朗起來。河之源,一切都是自然的狀態(tài),幸莫大焉!

 

  車緩緩地馳過了一家農舍,一池春水,滿園翠綠,倏地,便想起在城市吃的各種大棚菜,真想擷一把新鮮的菜蔬,生生地大嚼起來。突然有文友大喊起來,遁聲望去,只見一棵千年古樟,一片翠翠竹林,一條蜿蜒石經逶迤而去,立馬讓我想起了梅家塢的云徑,只是寒雨襲衣,冷風浸人,一時便消退了徜徉之意。假想若是晴日,清風徐來,邀二三好友,煮酒品茗,縱論人生,定然會詩情排空,長嘯竹林,醉臥其間而不思返程。

 

  “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”,東坡先生一千多年前便道出詩意棲居的境界。我在高坪雖只有一日的游程,卻在不經意中尋覓到這方山水充滿詩意的奧秘。在我足跡所到的幾戶農家田舍,都以竹為伴,竹雖大多是江南并不名貴的楠竹,但亭亭玉立,搖曳多姿。這些農舍,一徑竹林點綴,頓生雅意,滿含詩性。農人雖并不知道有這般的風雅,但我以為,這可能是高坪地域文化的代代傳承,漸漸成了一種地域文化的特色,而這樣充滿人文的環(huán)境配上美麗的田園風光,正是高坪人杰地靈的力量之源。

 

  竹,不奇也,農舍,不奇也。竹與農舍相伴為鄰,不奇也。但似乎家家戶戶均視伴竹而住為居之緣,則為高坪之奇也。我在回眸一望中,深切體悟,這片山水和這塊田園所散發(fā)出來的詩意氣息,是如此幸福和親切!

湖南省作家協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