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 時間 : 2013-11-25
分享到:
從文化人到革命人的成仿吾
李德仁
丁玲在1936年隨紅軍前方總政治部駐在陜北定邊縣紹溝沿村,當時董必武和成仿吾都在定邊縣城。丁玲很想前去一見,之前她對成仿吾的想象是:“創(chuàng)造社最初的老一輩作家留給我的一些印象,我對成仿吾同志是有所想象的:在文學上,他主張浪漫主義,創(chuàng)造社最早就是這樣主張的。他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,一定很洋氣,很瀟灑。因為我見過一些這樣傲氣十足的詩人,他們趾高氣揚,高談闊論,目中無人。他在國外學軍械制造,或許是莊重嚴肅。又聽說他在過黃埔軍校,那一定又是一種軍人氣概。是的,他寫過火氣很重的文章,是不是有點張飛李逵式的氣質呢?”等見到成仿吾時,丁玲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已錯了:“錯得簡直有點失望的樣子,他怎么只是那樣一個土里土氣,老實巴交的普通人呢,我后悔,為什么我單單忽略了他是一個經(jīng)過長征的革命干部、紅軍戰(zhàn)士、一個正派憨厚的共產(chǎn)黨員呢?”
從溪流奔向大海
成仿吾,1897年生于湖南新化縣知方團(今瑯塘鄉(xiāng))澧溪村。原名昌惁,又名灝,曾用筆名有石厚生、芳塢、澄實、夏乘。仿吾是他的字,據(jù)說是因幼時聰明伶俐,頗為中過進士的祖父所喜,以為將來當克紹箕裘,因而取表字為“仿吾”,但讓祖父始料不及的是,成仿吾長大以后走上了一條迥然不同的道路。
喝著村邊的清清溪水,成仿吾慢慢地走過辛酸的成長道路。三歲時失去父親,五歲時祖父過世,八歲時母親撒手而去。因為過早失怙失恃,反而培養(yǎng)出他堅毅不拔、處變不驚的性格,這也是日后為什么無論在創(chuàng)造社還是陜北公學、人民大學,他都能壓住陣腳、獨當一面的原因之一。
在家鄉(xiāng)讀書讀到十二歲,由于他特別要強刻苦,成仿吾在生活和學習的雙重壓力之下勞累成疾,不得不輟學。時值長兄成劭吾從日本回國完婚,婚畢便將成仿吾帶到了日本。
應當說,此時的成仿吾,尚且年幼。他就像一尾原本可能會在鄉(xiāng)間溪水終老一生的小小魚兒,因為偶然而被水流帶向了大海。
到日本后,成仿吾進的第一所學校是名古屋第一中學,念一年級。走出新化時,成仿吾連官話也不會說,與身邊的國人交流都比較困難;而到了日本,面對的問題更大。十三歲的他,下狠決心發(fā)狠勁,一年之后日語便相當熟練。后來他又以這種精神自學了英語、德語、法語,五十多歲時又學會了俄語。或許得承認他有語言方面的天賦,但我們認為起更大作用的是他的決心和毅力。因其功底扎實,成仿吾在創(chuàng)造社與胡適就翻譯問題展開辯論時發(fā)揮了重要的影響,并在翻譯理論和翻譯西方著作時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,五譯《共產(chǎn)黨宣言》更是傳為佳話。
后來成仿吾又先后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工科、東京帝國大學造兵科學習,在學習專業(yè)知識之余,開始有意識地接觸并接受西方文學理論及社會學理論,為他以后的第一次轉變埋下了伏筆。
我國現(xiàn)代文學家中半路出家的不在少數(shù),如魯迅、郭沫若、冰心、夏衍等,成仿吾不外如是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(fā)點,由于階級壓迫、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壓迫,面對那黑沉沉的現(xiàn)實,認為文學能祛除國民劣根性,改造民族精神?;谶@樣的自覺,成仿吾還未從帝國大學畢業(yè)便回國,不久便投身文學事業(yè)。
成仿吾的文學及文藝批評成就
1921年6月,成仿吾為主要發(fā)起者之一的創(chuàng)造社成立了,一直到1929年的將近十年期間,創(chuàng)造社堅持在文學藝術和思想文化兩條戰(zhàn)線同時作戰(zhàn),在新文化運動中發(fā)揮了獨特而巨大的作用,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?!吨袊F(xiàn)代文學三十年》(修訂本)中評價說:“‘五四’時期以文學研究會為代表的現(xiàn)實主義和以創(chuàng)造社為代表的浪漫主義可以說雙峰對峙,各有千秋,共同為新文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”而在這個團體中,成仿吾起到的作用非常重大,可說是創(chuàng)造社的頂梁柱。他與郭沫若、郁達夫合稱“創(chuàng)造社三駕馬車”,有人也說他們是創(chuàng)造社的三大品牌。郭沫若曾說:“達夫、仿吾和我,在撐持初期創(chuàng)造社的時候,本如象一尊圓鼎的三只腳。”還說過成仿吾是“創(chuàng)造社的心臟”,應當說,這是當之無愧的。在創(chuàng)造社早期和中期,因成仿吾的實干精神,他主持了大部分創(chuàng)造社的社務工作及《創(chuàng)造季刊》、《創(chuàng)造周報》、《創(chuàng)造日》等刊物的編務工作,為之嘔心瀝血,讓郭沫若十分感動,在其《創(chuàng)造十年》一書中有過慨嘆。
成仿吾對新文學建設的貢獻,不僅是因為他在創(chuàng)造社這個革命文學社團中所表現(xiàn)出來的非凡的組織才能和實干精神,更多的是由他那新穎的文學創(chuàng)作、犀利的文學批評和強調要寫真實、有獨創(chuàng)的文藝理論所決定的。
成仿吾在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被創(chuàng)造社社務及刊物編務工作擠占的同時,還創(chuàng)作了散文《東京》、《太湖紀游》、《江南的春訊》等及小說《森林的月夜》、《灰色的鳥》、《牧夫》及一些詩歌。郭沫若說過,成仿吾的詩歌幽婉,散文勁峭,確為的語。他的幾篇小說則從不同角度對社會人生加以表現(xiàn),并在作品中蘊涵著作者對人生問題的獨特關注與深刻思考,從時間順序上見證了他從浪漫主義向現(xiàn)實主義的轉變。
相對于文學創(chuàng)作,作為創(chuàng)造社的理論發(fā)言人,他更是一位犀利的文藝批評家和理論家,先后曾與胡適、周作人、魯迅、徐志摩等一批名家論戰(zhàn),與文學研究會、語絲社、禮拜六派等一批文藝社團論戰(zhàn),在當時的文壇,留下“黑旋風”的綽號。應當注意的是,成仿吾當年對《吶喊》的評論失之偏頗,其觀點并不符合作品實際,程度不同地存有早期新文學批評 “左”的傾向。在掄著“板斧”大殺四方的同時,他也建立了自己的文藝理論。如果按當代著名文藝理論家艾布拉姆斯在其代表作《鏡與燈——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(tǒng)》中對文藝理論的分類,成仿吾這段時期的文藝理論,基本上是建立在浪漫主義基礎上的 “表現(xiàn)說”,他認為:一部作品如果不是作者內心情感的忠實的反映,而只是客觀地甚至膚淺地描寫生活的表象,那便是失敗的;在文學價值論上,他力倡文學活動對社會人生的責任感。在文學批評的原則與方法上,他強調“同情”與“公正”,據(jù)此還提出了“超越的而兼建設的”文藝批評理論,這是他最值得關注的觀點,所謂超越即“我們?yōu)槲乃嚺u的時候, 對于一切既成的思想與見解要能超然脫出, 至少我們當用批評的眼光在它們適用的范圍內利用它們, 而不為它們所迷惘”,要“承認作品的世界之獨立性”,“決不把外界的事物去比擬作品”。而建設的,就是“對于我們所確定的標準要加意擁護”,這樣,“我們的批評愈盛,我們的標準亦愈堅穩(wěn),我們的文藝乃有所歸趣”。在但他在當時不時流露出的宗派意識,使得他的“同情”基本只是針對創(chuàng)造社同仁及能迎合他藝術觀念的作品,在這之外,他的“板斧”揮得又急又猛,因此降低了他的批判價值。
總的說來,他的評論和理論研究成果,不僅在當時發(fā)揮過實際作用,引起過重大的反響,在今天仍具有參考價值。作為新文壇最早自覺地從事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的作家之一,《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批評史》(溫儒敏著)這樣評論道:“以成就而言,成仿吾算不上第一流的批評家,卻是現(xiàn)代批評史不能忽略的重要而有特色的批評家。他對初期新文學的實際批評產(chǎn)生過重大的影響……”《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批評史論》(周海波著)說:“他那獨具特色的批評文字和批評文體,對中國文學批評的發(fā)展產(chǎn)生了一定的影響。”
1926年,成仿吾同郭沫若、郁達夫等創(chuàng)造社成員聚集在當時革命的中心廣州。他在廣東大學任物理、德語、中文等科教授,兼黃埔軍官學校政治教官,并主持廣州創(chuàng)造社分部工作。就是在這里,他結識了毛澤東、周恩來、惲代英等人。大革命失敗后,成仿吾于1928年赴歐,于巴黎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他的人生由此開始第二個重大轉折。
堅定的革命家與杰出的教育家
宋任窮曾評價成仿吾說,他是由“文化人”成為“革命人”的典型之一。
1929年,時任中共旅歐支部機關刊物《赤光》主編的成仿吾,為了更好地學習馬克思主義,去了德國,成為德國共產(chǎn)黨中國語言組的宣傳負責人。此間,他研究馬克思主義并積極參加社會活動。1931年秋成仿吾回國后,他被派往鄂豫皖根據(jù)地,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宣傳部長兼紅安縣委書記。1934年10月,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參加長征的紅軍中,他是唯一在國內名牌大學中有教授職稱的人。1937年延安成立陜北公學,成仿吾任校長。1939年,他帶領幾千名青年學生奔赴敵后,創(chuàng)建華北聯(lián)合大學,先后任華北聯(lián)合大學校長、晉察冀邊區(qū)參議會議長、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委員、華北大學副校長等。新中國成立后,歷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、校長、黨委書記、名譽校長,東北師范大學、山東大學校長和黨委書記,中央黨校顧問。成仿吾的教育實踐和革命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,他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無產(chǎn)階級教育家,而且首先是一位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。他始終堅持革命理想,永不放棄教育職責,在災難深重的 “文革”期間,山東大學“革命小將”批斗時任校長的成仿吾,他們高喊:“獨有英雄驅虎豹,更無豪杰怕熊羆。成仿吾不投降,就叫他滅亡!”“小將”們不識“羆”字,念成“罷”,成仿吾當即斷喝一聲:“不讀罷,讀pí!”
“二萬五千如昨事,惟余斑白舞秋風。多少同人何處是?一腔熱血吊忠魂。” 成仿吾83歲時著成《長征回憶錄》,這是迄今為止由長征親歷者寫出的最全面系統(tǒng)的回憶錄,其歷史價值無可替代。
“我是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, 從文化人到革命戰(zhàn)士。”成仿吾對自己一生總結道。1984年的5月17日,成仿吾在北京病逝,享年87歲。他的一生,不斷升華,以微弱的一滴融入海洋而成其浩瀚,卻又于無垠中閃爍著只屬于他的光芒。
成仿吾主要著作目錄
使命 (評論)創(chuàng)造社1927年第1版
流浪 (小說、詩合集)創(chuàng)造社1927年第1版
仿吾文存 (論文)創(chuàng)造杜1928年第1版
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 (論文集,郭沫若合集)創(chuàng)造社1928年第1版
文藝淪評 (論文集,與郁達夫合集),創(chuàng)造社1928年第1版
守歲 (小說)創(chuàng)造社1929年第1版
新興文藝論集 (論文、游記合集)創(chuàng)造社1930年第1版
長征回憶錄 (回憶錄)人民出版社1977第1版
戰(zhàn)火中的大學 (回憶錄)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1版
成仿吾文集 山東大學出版社1985年第1版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