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散文學會您現在的位置是:湖南作家網>湖南省作家協會>文學學會>省散文學會

王文靜:柴耙入畫

來源:   時間 : 2018-02-28

 

分享到:

  柴耙,一種干農活的普通農具。秋后摟柴、摟草、摟樹葉、翻曬糧食,家里地里,都用得著。兩小兒打架,可當武器,傷了耙齒,傷不了人;兩姐妹抬柴筐,柄一頭,耙一頭,悠悠晃晃,走在夕陽里;男女發(fā)小,郎騎竹馬,嗒嗒嗒,很美的少年回憶。

  偶爾,和同是鄉(xiāng)下人的老公,聊起柴耙,以及用柴耙干農活的那些舊時往事,津津有味,美好如昨天。聽得城市出生長大的兩丫頭,側著耳朵,睜大眼睛,干著急,插不上嘴,卻一個勁地急問:“啥是柴耙?干嗎的?”

  突然就想起大畫家齊白石,想起他筆下的柴耙。

  別的名畫家筆下,更多的是松竹蘭梅、山川風景、美人仕女、花鳥蟲魚,誰會把柴耙畫上宣紙,還為其題詩寫字,古今中外,大概只有齊白石。

  湖南鄉(xiāng)間雕花謀生的齊家小木匠,因為戰(zhàn)亂,離開故鄉(xiāng),闖蕩京城,花甲六十,重新起步,靠一支衰年變法如椽之筆,橫掃京華,名聲大振。

  紅花墨葉,自成一派,再怎么變,未離其宗:人人笑我鄉(xiāng)巴佬,鄉(xiāng)情鄉(xiāng)物到終老。鄉(xiāng)下,離得再遠,也在心里;京華再近,不過是借居,落筆紙上的,依然是故土人情風物。鄉(xiāng)下的山水花草,水里的蟲魚蝦蟹、蝌蚪青蛙,岸上的蔬果草蟲、鳴禽走畜。在似與不似之間,畫如其人,不媚俗,不欺世。

  五十歲摹古,六十歲變法,七十歲不斷超越自我。齊白石,他湖南“鄉(xiāng)巴佬”的懷鄉(xiāng)情結,對衡岳故土的深情眷戀,隨著歲月更替,老而彌堅。他將這種情感,完全滲透融會到他的畫筆下。

  這把晚年的筆墨柴耙,正是白石老人對幼時鄉(xiāng)間農具的深切懷念。情濃,意更濃,落筆紙上,那一根篆書般的大線與那七根短線,把中國畫史上,從未入過畫的柴耙,映現在畫幅中。

  畫柴耙,白石老人把這種對農具的內心大情感,傾吐于右題“余欲大翻陳案,將少小時所用過之物器一一畫之”,情猶未已,竟然在左處又新題五十六字七律:“似爪不似龍與鷹,搜枯耙爛七錢輕 (余小時買柴耙于東鄰七齒者須錢七文) 。入山不取絲毫碧,過草如梳鬢發(fā)青。遍地松針衡岳路,半林楓葉麓山亭。兒童相聚常嬉戲,并欲爭騎竹馬行。”

  以柴耙入畫,這個湖南湘潭“鄉(xiāng)巴佬”,原不過是想“以農器譜傳吾子孫”,此愿望卻刺激其詩七絕、其畫奇絕,前無古人而后無來者,獨獨然,卓然于世,不愧是畫壇百年無與倫比的大藝術家齊白石。

  在而今鄉(xiāng)村,柴耙漸成古物,掛置于閑屋舊壁,任灰塵蛛網掩埋。唯有走進齊白石的柴耙畫幅,在似與不似之間,那根篆書般的大線與那七根短線,仿佛歲月的琴弦,目光如琴弓,上下左右,用心撥動,與畫者靈犀共通。

  柴耙,耙柴,在庸人眼里,是摟財,錢財物財官財;在雅人眼里,文才智才慧才;在懷鄉(xiāng)情濃的游子眼里,柴耙就是整個故鄉(xiāng)田園,摟住的是一輩子無法舍棄的故鄉(xiāng)山水家園風情風物,那才是一生之財,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價之寶。

湖南省作家協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